在线留言 | 联系我们
当水晶遇见匠心,非遗技艺与晶莹材质的对话便不再拘泥于时空的界限。水晶的剔透如同被凝固的时光,而匠人指尖的温度则让千年非遗技艺在其中流淌重生。每一道刻痕,每一次打磨,都倾注着智慧与执着,这份对水晶雕琢的热忱与传承,在中国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中被悉心珍藏,继而薪火相传。
中国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位于245省道西侧与石安河北岸交汇处,占地300余亩,建筑面积约13万平米,是国内唯一、独具特色的水晶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。园区以“三心引领、四区联动、双馆辉映”为发展框架:管理服务中心、文化研究中心与大师创作中心鼎立呼应,构筑产业智慧中枢;生产加工区、创意研发区、非遗广场展示区及艺术品展示区有机串联,形成产研创展完整链条;中国水晶文化艺术馆与东海水晶雕刻非遗馆交相辉映,传承千年晶艺精髓。作为省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,这里正以创新活力驱动传统工艺蝶变,书写当代晶艺文明的璀璨篇章。
本期,我们将走进恒达珠宝雕刻陈旭辉工坊,探访一个“以刀为笔、以晶为纸”用匠心坚守的非遗工坊。
恒达珠宝创立于2012年,业务覆盖研发设计、品牌建设、人才培育,以及水晶雕刻、抛光、底座制作和产品展示全流程。企业负责人陈旭辉肩负创新传承中国水晶雕刻文化的使命,重视工匠精神,着力打造工匠团队。2013年5月,恒达珠宝受邀正式入驻东海水晶文化产业园,并设立大师工作室。
踏入恒达珠宝雕刻陈旭辉工坊,非遗文化与匠心工艺交织的艺术氛围扑面而来。外墙“江苏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坊”的蓝底金字牌匾庄重醒目,一旁挂满“水晶雕刻传承基地”“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” 等荣誉牌的墙壁,无声诉说着工坊在非遗传承领域的深厚积淀。
推开门,传统珠宝雕刻工具陈列眼前。古朴木质器械、古老加工设备,每一件都镌刻着手工雕刻的岁月痕迹,仿佛在低吟往昔匠人雕琢时光的故事。
沿走廊深入,水晶雕刻车间和人物介绍展板引人驻足。陈旭辉大师的介绍详尽呈现:国家级非遗《东海水晶雕刻》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与中国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、2024年获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江苏省民艺名人等荣誉彰显一位非遗传承人的坚守与突破。旁边“江苏省非遗创意基地”等标识,印证工坊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地位。
再入内,“工匠心 大师作” 主题墙令人凝眸。陈旭辉团队与作品同框,他们手中的得意之作,不仅是精湛技艺的展示,更是非遗文化的新生传承。移步另一侧,满墙的荣誉牌匾与证书令人目不暇接,这些荣誉的背后,离不开强大的团队建设支撑。陈旭辉深知,非遗传承并非一人之功,而是无数匠人、团队携手织就的文明经纬。
步入展厅,映入眼帘的是一派雅致且独具匠心的景致。地面铺陈着鲜艳的红地毯,犹如为整个空间铺上了一层热烈而庄重的底色,整齐排列着的玻璃展柜,如守护珍宝的卫士,庄重而沉稳。尤为精妙的是,在这里,水晶雕刻与书画实现了完美融合。书法或笔走龙蛇,或端庄秀丽,墨香与水晶的清莹相互映衬;绘画则以写意或工笔之法,与水晶雕刻灵动气韵相互呼应。
趋近细赏,一块块水晶原石经陈大师精雕细琢,化作《生生不息》《晶湖白荷》《呦呦鹿鸣》《大业有成》等佳作,既保留了水晶原石的清透肌理,又让每一道棱面都流淌着叙事的韵律。
此次探访,从工具到作品,从荣誉到匠心,工坊处处彰显传统工艺的传承之美。陈旭辉,这位肩负着非遗传承使命的领路人,引领着他的“恒达”团队,以一种“十年铸一剑”的坚定信念和无畏锐气,投身于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创新。在喧嚣的时代浪潮中,他们不忘初心,紧紧守护心中那熠熠生辉、永不磨灭的“匠心”。每一道工序、每一次雕琢,都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;每一次尝试、每一回突破,都是对传统的致敬与延续。